《长江经济带环境公平》国家社科基金项目结题

发布者:浙江碳中和创新研究院发布时间:2022-08-23浏览次数:52

浙江碳中和创新研究院张翼飞教授主持的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江经济带环境损益分配格局、形成因子及环境公平目标平衡研究机制》以“良好”等级结题。该研究共完成40余万字的书稿、7篇论文、2份研究报告、3篇专报及《新华日报》等相关媒体评论文章。

本研究对2000-2021年共15031起环境污染事件在长江经济带的时空分布进行分析,揭示环境污染及环境损益分布失衡现象的时空分布。进而基于106个典型事件的重点研究,从微观视角总结归纳环境污染事件的污染介质、产业特性、污染物、环境损害主客体、规制及绩效等特征,分析长江经济带环境损益平衡措施与机制产生的绩效和改善的空间。

该项目创新性地构建了包含经济发展-污染排放-生态容量三要素的“环境公平”评价指标体系,评估了“环境损益”在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的时空分配格局。结果揭示:长江经济带11省市的“绿色贡献”整体呈上游、下游、中游依次递减的分布格局,其中上海市、云南省、重庆市、浙江省、贵州省、四川省等6个省市是相对的“绿色贡献者”,表明经济产出和生态容量的贡献之和大于其污染物排放份额;而湖北省、江苏省、湖南省、江西省、安徽省等5个省市是相对的“污染者”。

图片

图1 基于经济-污染-生态的绿色贡献系数时空分布

契合双碳目标的需求,本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的时空分布特征,研究表明:下游的安徽、江苏和浙江,中游的湖北和湖南,上游四川等6个省市是相对的“绿色贡献者”,表明其经济产出和生态容量的贡献之和大于碳排放的份额。

图片

图2 基于经济-碳排放-生态的绿色贡献系数时空分布

基于环境损益分布的格局分析,进而构建计量模型揭示了环境规制、自然资源产业依赖对长江经济带环境损益分布的影响。进而测度生态补偿机制、排污权交易制度、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环境政绩考核等机制对促进环境公平的绩效及主要影响因素,并提出了优化路径与对策。

评审意见一致认为成果内容丰富、资料翔实、研究方法得当、结构合理,该研究成果对新发展阶段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和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具有较为重要的学术价值和应用价值。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