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浙江碳中和创新研究院刘硕博士在我国环境科学研究和技术领域核心期刊《环境科学》上发表题为“我国长江中下游平原典型稻田含碳温室气体通量变化特性”的研究论文。
论文通过涡度相关法研究了长江中下游典型稻麦轮作农田稻田生长季CO2和CH4排放状况及环境影响状况。该研究为我国农田生态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研究提供基础支撑。

图 不同生长阶段Ta、VPD和CO2及CH4通量的日变化
研究表明,整个观测阶段稻田CO2通量呈“U”型曲线,整体表现为汇,通量平均值为−3.33 µmol·(m2·s)-1。CH4通量与CO2通量趋势大致相反,通量平均值为0.11 µmol·(m2·s)-1,CO2日通量在13:00左右达到最低约−16.01 µmol·(m2·s)-1,CH4通量在14:00左右达到峰值约0.16 µmol·(m2·s)-1。研究认为空气温度与CH4通量呈现显著指数相关,主要受温度升高后产甲烷菌活性加强的影响;饱和水汽压差与CH4通量呈现线性相关,会明显影响水稻与大气间的传输过程进而影响CH4通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