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中和论坛第5期:新兴卫星数据产品在全球陆地光合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发布者:浙江碳中和创新研究院发布时间:2025-01-03浏览次数:10

一、主办单位:浙江碳中和创新研究院

二、报告时间:20251714:00-16:00

三、报告地点:浙江工业大学莫干山校区高等研究院B516会议室

四、邀人:何维 副研究员

五、报告简介

报告题目:新兴卫星数据产品在全球陆地光合监测中的应用潜力

内容简介:本次报告将介绍近年大尺度植被光合作用和碳循环研究领域中的两大新兴方向的研究进展,包括卫星日光诱导叶绿素荧光产品在全球变化和生态相关研究中的应用以及具有日内高时间分辨率采样能力卫星在监测生态系统光合作用研究中的潜力。具体内容包括遥感叶绿素荧光数据的发展、应用优势及局限性,高时空分辨率重构叶绿素荧光数据的价值,以及大尺度日内尺度监测植被光合作用活动的突破。相关研究可增进对全球变暖背景下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与气候交互过程机制的理解,服务于国家“碳达峰、碳中和”需求。

李星,中山大学副教授

专家简介:李星,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青年人才项目获得者,中山大学逸仙学者。主要从事植被遥感、陆地碳循环与全球变化等研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身份在Science AdvancesGlobal Change BiologyRemote Sensing of Environment等遥感、地学、生态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13篇(含ESI高被引论文5篇),合作发表包括Nature PlantsNature Food等论文60余篇。连续两年入选斯坦福年度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20232024)。近年来主要围绕卫星叶绿素荧光 (SIF) 在全球光合研究中的潜力和局限问题,开展了综合剖析SIF和植被总初级生产力GPP关系、研发长时序/高时空分辨率SIF产品和开展大尺度光合作用日内动态监测三个方面工作。其中研发的全球SIF数据GOSIF GOSIF GPP两套植被数据支撑全球约370项研究成果,包括NatureNature Climate ChangeNature Geoscience等一区论文超过140篇。